燃藜含夢

三国粉;三体粉;在地球这个小点上,每个我曾经爱的人,每个我认识的人,每个我曾经听过的人,以及每个曾经存在过的人,都在这里过完一生。人生于天壤间,如孤鸟栖孤枝。此生若朝露漂泊,不如托体山河。

记魏岁纪年录《思故人》中的那些耐人寻味

Part 1 人与路 

对于贾诩这个人,褒贬不一。有人夸贾文和智谋超群,是三国第一谋士;也有人鄙夷贾诩的人品。而我看来,贾诩最独特的地方是他能收放自如:贾文和一方面有对自己智谋的自负,所以该赌的时候他从不退缩。另一方面,贾诩又懂得在某些时机韬光养晦,谨慎低调。所以,贾诩的一生不乏惊险,却又有惊无险。

但是,有惊无险也是从结果而论,回望一生,贾诩未免不会有些后怕吧。毕竟世事如棋,人不过是命运的棋子。那乱世之中,许多事,又岂是一人之力可以掌控的。

《思故人》里描绘贾诩的一幕打开的非常耐人寻味。

贾诩刚离长安,李傕从后追来,恰逢过来寻仇的牛金。 贾诩缚了牛金便走。

贾诩片言,长安亡灵无数。兴许当时不过是为了自救,才献了这条计策,然而所酿成的苦果却远非贾诩所能掌控,甚至,结局之凄惨也远非贾诩当初所料。不论贾诩是否有心如此,遍野的荒骨和数万的生灵,这些罪孽都已成为他将永远背负的十字架。

也许是愧对长安,想无辜亡灵想做一些补偿,出城后,贾诩并没有像杀牛金,而是给他指了一条生路:让他去投奔曹操。

人世间的路就是这样,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当命运的齿轮转动,谁又能知晓当初所谋和后来所得究竟会怎样。世事难料,正在于斯。

所以贾诩对牛金说:“曹操远在千里之外,此去吉凶未卜,你敢么?或许我不过是用另一种方式来杀你。”

是啊,本来想指的生路,谁又能知晓会不会变成死路呢?

究竟是我们选择了命运,还是命运选择了我们?

究竟是人走着路,还是路走着人?


Part2  甚荒唐

第二幕许城。马乱兵荒,群雄割据。当汉天子一路荆棘,到达许城时,就像是少年漂泊生活中第一个避风港。一直辗转于他人之手,被操纵和利用,处处提防已经成了习惯。刘协试探性的问着曹将军的为人。

也许是听出了天子的不安,荀彧便将自己的期待尽数倾吐。

荀彧:“请陛下放心,臣与曹将军祖辈皆食汉禄,为汉臣……待到天下太平之日,陛下终会为汉室回复昔日的威仪。”

刘协“荀彧,荀卿!今天的话你可要记住了。”

荀彧“诺,这也是曹将军对臣,承诺过的未来啊。”

坚定的信念,未来的展望,甚至期许的语气都让这段对话成为最让人感伤和耐人寻味的一幕。正是因为这些期望如此美好,文若的信念如此执着,而作为上帝视角的我们,却知道这美好的期望终将落空,坚定的信念终将错失,这才感到人的存在原来如此荒诞。

荀彧毕其一生促成了魏国的繁盛。一半以上的人才都是文若亲自推荐的,大大小小的政令是他签发的,战线前后的粮草多数是他筹备的。做这些事时。也许文若都秉持着同样的信念。可是,当魏国益兴而汉室愈颓,这所有的努力都变得进退失据,当所有的功业都变得骑虎难下。

就像西西弗不断努力把石头推上山顶,却发现,原来诸神注定石头会落下,宿命注定这所有的期许不过是镜花水月。

而身在当局的刘协不知道,荀彧不知道,甚至曹操本人也不知道。

Part 人成各,今非昨

曹丕的诗歌大概是三曹中我最喜欢的。曹总的诗古朴雄起,曹植的诗才气逼人,但是曹丕的诗却有一种深刻的感染力,初读不觉得怎样,但是回想起来,诗中柔顺的感染力却绕梁三日,余韵久久不绝。(参见叶嘉莹的《汉魏六朝诗歌讲录》)可见诗人内心其实是一个感情非常丰富的人。

也许是内在性格和扮演角色之间的冲突吧,作为太子,作为魏王,作为帝王都需要一个城府见深,谨守威严的人,所以有时候会想想,也许子桓不是魏世子而是一个普通的兄长或者朋友也许会更可爱吧。

只是身处高位,不甚寒。身在此处,也都是无可奈何。

最后一幕中。景初二年,司马懿路过首阳山,顺道上去祭奠了曹丕,却不禁叹到先帝多年不曾入梦。

是夜,司马懿燃灯醉酒。忽见曹丕。

曹丕:仲达,你请我入梦,可你待丕的那份赤诚之心还在么?

司马懿:陛下,何故有此一问?

曹丕:仲达,你……还记得那些故人吗?

陛下?陛下?司马懿渐醒。子桓……

司马懿自叹,懿竟答不上来啊……

本以为位高权重,许多东西便可由自己做主,哪知愈是位高权重就愈是害怕失去,反而进退维谷。真诚,信任,甚至友谊都变得越来越模糊。

人成各,今非昨,来日方长,谁都要为明天做打算。

子桓问懿赤诚之心可还在?还在,懿能怎样?抵不过时局变化。

懿想它还在,还经得住时间几度消磨?

所以懿竟不知。

在不在又有何重要,只要知道至少曾经有过赤诚之心便好。

你我,终究不过一抔黄土而已。

————————————————————————————————

记得西部世界里面Dolores说:世界不是你的,你知道你将来是什么?终不过是脚下的黄土,任人踩踏。世界是属于那些即将到来的人。所以人生的悲欢离合终将过去。其实,反过来想想,至少有些故人,有些名字还被来者记得,这也是幸运吧。

个人还是有点遗憾荀攸没有作为单独的角色提出来。在我看来荀攸和荀彧就像两个半圆玉玦,拼到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

荀令君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去恶,不去不止。文若刚好是那个阳面,持才而进,有着许许多多的信念和理想。而公达是阴面,人生经历坎坷,谨言慎行,那份执着化为了原则,守住底线。



评论(7)
热度(81)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燃藜含夢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