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藜含夢

三国粉;三体粉;在地球这个小点上,每个我曾经爱的人,每个我认识的人,每个我曾经听过的人,以及每个曾经存在过的人,都在这里过完一生。人生于天壤间,如孤鸟栖孤枝。此生若朝露漂泊,不如托体山河。

丕植夺嫡之争

兮嘉_Charlotte:

曹植主观上是否有夺嫡之意?


《贾诩传》:文帝为五官中郎将,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羽,有夺宗之议。(兮嘉:夺宗之议是指曹植自己有?还是旁人在议论?如果是曹植自己有,不用说了,如果是旁人议论也可说明他们的竞争已经十分白热化。)


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兮嘉:后汉书杨修传中提到杨修也参与了开司马门一事,所以曹植内心不安很可能是因为此事。)


令吾异目视此儿矣。”又令曰:“诸侯长史及帐下吏,知吾出辄将诸侯行意否?从子建私开司马门来,吾都不复信诸侯也。恐吾適出,便复私出,故摄将行。不可恒使吾尔谁为心腹也!(兮嘉:说明世子之争已经是明面上的事情,大家也都在揣测曹操心中偏爱谁。)


(曹植)数与修书,书曰:“数日不见,思子为劳;想同之也。(兮嘉:杨修为曹植劳的是什么,恐怕显而易见。)


其实我觉得曹植确实有主动争取过,但是他只是抱着姑且一试的想法,而不像曹丕那样是非常desperate。因为曹植没有认真思考他赢了或者输了的后果,只是很简单地认为不会有什么损失,或许是出于他对曹丕的了解,也是对他和曹丕之间关系的信心,但是一旦踏出第一步去争取之后就没有办法回头了,后面他的属官越来越多,很多事情也不受他控制了,他和曹丕的关系也可以说受了很大的影响吧。




二人在夺嫡前后的关系如何?


之前写过丕子和他的兄弟们,知乎和lofter加起来热度也有好几百,那篇文章着重分析了丕植的关系,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他二人没有外界想象的那般剑拔弩张,我不会说这个结论不对,但是或许也只是仅此而已了。要深入探讨两人的关系,不按照年代来看那是在耍流氓。现按照年表整理如下。


《荀彧传》:初,文帝与平原侯植并有拟论,文帝曲礼事彧。感觉荀彧活着的时候(212年前)世子之争已经初见端倪。往前追溯208年曹丕《于玄武陂作》有“兄弟共行游,驱车出西城”,这里应该是包括曹植的,也可见二人关系很好。


曹丕在211年被立为五官中郎将,曹操特地请了邴原来教导他,另外作《高选诸子掾属令》,为儿子们选老师,给曹植的老师是邢颙。曹植《公宴诗》里“公子敬爱客,终日不知疲”几句,感觉还经常参加曹丕组织的宴会。这一年曹操征马超,曹植写离思赋,曹丕回感离赋,我觉得这个时候两人的关系还是可以的。


212年,铜雀台作赋大赛,可以看出曹总的试探之意?之后罕见地带了俩兄弟从征孙权,然后荀彧也被带走劳军,所以这个时候居中持重的是谁?(⊙_⊙)


213年,曹总再次在谯举办命题作赋大赛,题目是《临涡赋》。阿丕于是年纳郭氏。(而郭氏有帮曹丕出谋划策,应在是年之后)曹植作《叙愁赋》《离友诗》(回头看一下具体的)。


214年前提到曹操对曹植特别宠爱。214年曹丕和曹植各自作了《槐赋》《槐树赋》,曹丕提到让王粲做了同题赋,故而应该不是写作比赛,目测是私下聚会之唱和,曹植也跟去了。曹植徙封临淄侯,意味着什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丕植二人同时求邯郸淳为属官,曹总最后给了曹植,可以看出偏袒的意思。同年曹操征孙权,曹植留守邺城,还有鼓励他的一番话,明显是想锻炼他的能力。植传这段后面跟的就是“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我觉得这个时期应该是真正让曹丕产生危机感的时候


215年,曹丕通过曹植向钟繇讨玉。我自己总是阴绰绰的觉得二人的关系因为前一年的事情有所隔阂,讨玉这个事情有点像曹丕的主动示好。因为曹丕找了曹植,曹植找了荀闳,最后是荀闳找的钟繇,关键点是荀闳是曹丕自己的属官,且曹丕跟他关系还不错(见曹丕给钟繇的书信),那么曹丕自己不找荀闳,而是先找曹植就让人觉得有点奇怪了。我觉得是之前的事情曹丕自己跟曹植闹别扭,正好用讨玉这事作为借口又主动跑去找弟弟想挽回点感情,弟弟当然也是借坡下驴给哥哥把这事给办了。但总的来说这里关系还是可以的吧。曹丕作《柳赋》开始伤春悲秋,大约也是因为心中的不安定吧。


216年,曹操为魏王。曹操赐死崔琰,毛玠也被诽谤,这对曹丕应该是非常不利的消息。丁仪开始搞事。曹植作《与杨德祖书》《鹖赋》《大暑赋》。曹操征孙权,带了曹丕和叡儿东乡。这年曹操《百辟刀令》“往岁作百辟刀五枚,适成,先以一与五官将,其馀四,吾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学,将以次与之。”感觉在曹总心中曹丕的地位还是和其他儿子不同,这里曹植也得了一把。曹植有《宝刀赋序》:建安中,家父魏王乃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以龙、虎、熊、马、雀为识,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饶阳侯各得一焉,其余二枚,家王自仗之。奇怪的是张可礼先生把此赋归于216年,然而此时曹丕仍未为太子?因为两篇文章都是当事人写的,所以应该不会有问题。难道是给曹丕的时候他还不是太子,但是耽搁了一段时间才给到曹植手里,而此时曹丕已为太子?(曹植:“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2333)


217年10月,曹丕被立为太子,曹植增邑五千,擅开司马门,曹植妻崔氏被赐死。这几件事的顺序有些疑惑。感觉是因为曹植在夺嫡之争中落败而有些自暴自弃,曹操为了敲打他赐死崔氏?(存疑,待更新)顺便曹植吧的阿芙提到曹植是一个忠汉思想比较深厚的人,我比较同意这个观点,我甚至觉得他参与世子之争的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不认同父兄的政治理念,包括最后曹丕代汉,曹植发服悲哭也侧面应证了这一点。然而比较奇怪的一点,如果真的对汉室心存敬意,他又为何会擅开司马门?果然是因为理想破灭?


218年,曹植为曹丕中子仲雍写哀辞、诔。曹植于是年作《辩道论》:自王与太子及余之兄弟,咸以为调笑,不全信之。这句还被曹丕在《典论》中引用。至少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依然还可以。(胡应麟此处被打脸)


……


……


突然不想整理了……就算到218年!也没觉得丕植怎么有深仇大恨了?但是后面曹操死了,曹丕对曹植刻薄如斯……前面至少表面维持的兄友弟恭只是曹丕在演戏吗?当然作为曹丕的粉,我可以给他开脱,留下曹植一条命已经是他对他最大的恩典,但是曹丕是我喜欢的人啊,对他的期望总是会更高一些,总是觉得明明他可以再善待曹植一点的。曹植确实让曹丕过了几年压抑的生活,但需要他用后半辈子的落魄来弥补一个并不能算是错误的错误吗?


这样说似乎有些偏袒曹植,然而我写下这段文字除了为了同情曹植之外,其实我也是有些心疼曹丕的。我始终觉得他这一路走来真心待他的人不多(大多数人只是为了攀上他这根高枝飞黄腾达),但我觉得曹植可以算一个。即便后来发生了许多狗比倒灶的事情,我觉得这一点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改变。然而曹丕对于那几年的争斗始终无法释怀,变着法子不让曹植好过,而他真的因此爽到了吗?即便开始有一些,长此以往呢?对面那个人不是他不共戴天的仇人啊,而是从小跟他一起长大,也曾亲密地叫他“阿兄”的亲弟弟啊!所有那些对他的无情刻薄甚至残忍,在施加在曹植身上的同时,有多少如回旋镖般又回到了他自己身上?如果真的恨到骨子里大可折磨一番杀之而后快,为何见到他没有自杀“帝及太后乃喜”,为什么经过他的封地跑去看他?


很多时候觉得他的行为前后矛盾,有时候似乎顾念兄弟之情,有时候又似乎冷酷无情,大约因他自己心里也矛盾非常。至于最后那次见面,兄弟俩终于解开心结忘却了过去的种种吗?恐怕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扩展阅读:给大家推荐阿芙的这篇曹植黄初年间获罪过程及原因的再探讨,详述了曹丕代汉后二人的关系,正好把我没整理的部分填上了,写的比我专业多了。

评论
热度(656)
  1. 共7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燃藜含夢 | Powered by LOFTER